赵匡胤之所以能夺取天下,成为开创宋朝三百年基业的一代开国皇帝,除了能力和运气外,与他善于结交朋友、善于用人是密不可分的。应该说,历代开国之君,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善于用人,发挥部众的最长优点,激发部下的最大热情,然后瞄准目标,执著前进,最后才功成名就的。
赵匡胤的经历更是如此,他的成功,也搭帮部众兄弟,尤其是他的“义社十兄弟”。赵匡胤“义社十兄弟”分别是:赵匡胤、杨光义、石守信、李继勋、王审琦、刘庆义、刘守忠、刘廷让、韩重赟、王政忠。这个“义社十兄弟”是怎么来的呢?在赵匡胤篡权夺位的过程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呢?
赵匡胤,涿郡(今北京)人,927年生于后唐首都洛阳。父亲赵弘殷,五代后梁时,在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下面任部将,后唐时,为禁军将领。948,后唐的枢密使郭威征讨叛军李守贞时,赵匡胤应募从军,从此成为了郭威的部属,这一年,赵匡胤22岁。
赵匡胤英勇善战,为人大气,做人豪爽,人缘关系不错。在以后的战争中,战友们情谊越来越深,因此一批郭威部下的年轻军官便结为“义社兄弟”,除赵匡胤外,还有杨光义、石守信、李继勋、王审琦、刘庆义、刘守忠、刘廷让、韩重赟、王政忠,称为“义社十兄弟”,后称为“太祖义社兄弟”。
951年,郭威夺取后汉政权,建立了后周。954,郭威去世,因为亲生儿子全被杀害,便把皇位传给侄儿柴荣,是为周世宗。而赵匡胤与柴荣的关系之前就非常亲密,柴荣登上帝位后,不断扶持和提拔赵匡胤,赵匡胤才步步高升,后来成为了禁军首领。
就权位而言,“义社十兄弟”十人当年投靠郭威时,都是低级军官,权位大体相当。而柴荣当上皇帝后,因为各人能力的不同,以及经历的不同,造成了权位上的差距逐渐拉开,变大。赵匡胤陈桥兵变前夕,十兄弟中地位最高的是赵匡胤、石守信、李继勋、王审琦、韩重赟、刘廷让等六人,其中,李继勋权位最高,为侍卫亲军司步军都指挥使,是禁军重要将领。
而就关系而言,“义社十兄弟”中,石守信、王审琦、韩重赟与赵匡胤的关系最密切,他们三人是后来赵匡胤兵变的重要力量,因此成为了宋朝的开国功臣。赵匡胤建立宋朝当上皇帝后,与兄弟们的关系也保持良好。
而且,后来在“杯酒释兵权”,要解除大将的兵权时,赵匡胤还与部分兄弟结成了亲家,比如,赵匡胤长女昭庆公主嫁王审琦之子王承衍,次女延庆公主嫁石守信之子石保吉。